APP下载

微信公众号

CCMTV APP

登录后可享受
同步多端记录
个性推荐视频
登录
药品名称 适应症 药物分类
甘草药典
药品名称
【通用名称】
甘草药典
【拉丁名称】
RADIXETRHIZOMAGLYCYRRHIZAE药典
【汉语拼音】
GanCao
【中英别名】
甜根子;甜草;蜜甘;蜜草;美草;蕗草;灵通;国老;粉草;棒草;
所属类别

中药材 >> 补虚药 >> 补气药

古籍出处

《神农本草经》

基原

根及根茎——来自《中药材正名词典选用》

主要产地

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2.分布于甘肃、新疆等地。——来自《新版中国中药数据库选用》

采集

秋季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等,截成适当长短的段,晒至半干,打成小捆,加晒至全干。也可将外面栓皮剥去,晒干,称为“粉草”。——来自《临证用药配伍指南》

炮制

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——来自《2010药典》因甘草含大量淀粉及甘草甜素,极易生虫,生虫后危害蔓延十分迅速,必须拣出或立即火烘,后用麻袋装好,置干燥通风处。甘草受蛀不易硫熏,冷冻杀虫最佳。凡贮藏原件货在霉季前应放烈日下暴晒1~2天,后用麻袋封包堆放。饮片待晒干放冷后,应装入木箱内或坛内。——来自《临证用药配伍指南》

药性

甘,平。

归经

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——来自《2010药典》

应用

1.配桔梗,治咽喉肿痛。2.配白芍,治胃痛,腹痛,四肢挛急疼痛。3.配桂枝,治发汗过多,心下悸。4.配绿豆,治附子、乌头、巴豆等药物中毒,中暑伤热,疮疡肿毒等,亦预防中暑。5.配银花,治湿疹和面部痤伤。6.配白术,治胃痉挛痛。7.治海藻,治瘿瘤。现代实践治甲状腺肿时。海藻、甘草同用,未见不良反应(前人说甘草反海藻,但古方《医宗金鉴》之海藻玉壶汤治瘿瘤,即海藻与甘草同用)。8.配滑石,治夏日中暑,表里俱热,烦躁口渴,小便不利,呕吐,腹泻及淋浊,石淋等。9.配人参,治心气不足的心悸,脉结代。10.配蒲公英,治疮痈肿毒,外伤创口红肿(内服或外洗均有效)。11.配银花、连翘,治疮疡。12.配桔梗、牛蒡子,治肺热咳嗽。13.配党参、白术,治脾胃虚弱。14.配麻黄、紫苏,治风寒咳嗽。15.配乌贼骨、瓦楞子,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16.配瓜蒌、黄芩,治热痰咳嗽。17.配干姜、细辛,治寒痰咳喘。18.配桔梗、薄荷、牛蒡子,治咽喉肿痛或有寒热咳嗽。19.配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,治疮疡肿毒。20.配党参、桂枝、生地,治气虚血少,脉来结代,心悸,短气等症。21.配党参、白术,茯苓,治肿虚气弱,食少便溏。22.配陈皮、姜制半夏、茯苓,治咳嗽痰多,胸满呕恶,头眩心跳。23.配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,治疮疖肿痛。24.配桔梗、射干、牛蒡子、元参,治咽喉肿痛。25.配杏仁、川贝、前胡、桑叶,治热咳,燥咳,如上呼吸道炎、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,痰不多,难咯出或干咳无痰。26.配生地、阿胶、人参、桂枝,治气虚血亏所致的心悸,自汗,脉结代等症。27.生甘草配炙甘草,治体虚咽痛,咳嗽喘急,疮疡肿痛。28,炙甘草配大枣,治脾胃不和,腹痛,泄泻,心悸、紫癜。29.炙甘草配干姜,治肺冷唾诞沫,不渴,遗尿,小便频数。30.甘草梢配生地黄、淡竹叶、水通,治口舌生疮,小便不利。附:单味应用1.单味生甘草,治疮痈肿毒,咽喉疼痛,口疮,乳痈。2.单味生草梢,治淋症之尿道痛。——来自《临证用药配伍指南》1.《本草经集注》:术、干漆、苦参为之使。恶远志。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四物。2.配芍药:滋阴养血,缓急止痛;配滑石:清热暑,利水和中;配乌梅:生津止渴。——来自《新版中国中药数据库选用》

功效

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用于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。——来自《2010药典》

用法用量

2~lOg。——来自《2010药典》内服:煎汤2~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掺或煎水洗。——来自《临证用药配伍指南》内服:煎汤,2-6g,调和诸药用量宜小,作为主药用量宜稍大,可用10g左右;用于中毒抢救,可用30-60g。凡入补益药中宜炙用,入清泻药中宜生用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、渍;或研末敷。——来自《新版中国中药数据库选用》

鉴别用药

性状鉴别(1)甘草根呈长圆柱形,长30-100cm,直径0.6-3.5cm。表面红棕色、暗棕色或灰褐色,有明显的皱纹、沟纹及横长皮孔,并有稀疏的细根痕,外皮松紧不一,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。质坚实而重,断面纤维性,黄白色,有粉性,横切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,有裂隙。根茎表面有芽痕,横切而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甚甜而特殊。以皮细紧、色红棕、质坚实、断面色黄白、粉性足者为佳。粉甘草为主皮甘草,表面淡黄色,平坦,有刀削及纵裂纹。(2)光果甘草根茎及根质地较坚实。表面灰棕色,皮孔细而不明显。断面纤维性,裂隙较少。气徽,味甜。(3)胀果甘草根茎及根本质粗壮,多灰棕色至灰褐色。质坚硬,易潮。断面淡黄色或黄色,纤维性,粉性少。味甜或带苦。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。显微鉴别根横切面:(1)甘草木栓层为数列至30列整齐的木栓细胞。皮层较窄。韧皮部有纤维束,其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鞘纤维。韧皮部射线多弯曲,常现裂隙,束间形成层不明显。本质部射线宽3-5列细胞,导管较大,单个散在或2-3个成群。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合方晶。根茎有髓。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(2)光果甘草韧皮部射线平直,裂隙少。(3)胀果甘草韧皮部及本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。——来自《新版中国中药数据库选用》

古籍摘要

暂无

化学成分

本品含三萜类(三萜皂苷甘草酸的钾、钙盐为甘草甜素,是甘草的甜味成分)、黄酮类、生物碱、多糖等成分。

不良反应

大剂量服用或小量长期服用本品,大约有20%的人可出现水肿、四肢无力、痉挛麻木、头晕、头痛、血压升高、低血钾等不良反应;老年人及患有心血管病、肾脏病者,易致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脏病。长期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。

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资讯

CCMTV用药云助手交流群

CCMTV洞察—药械沟通1群

用药云助手

药品群